ShowcaseImage

2018/09/23【耶穌說了什麼?】鄧文威 傳道師

逃避問題的模式

    我們當過大學生的都會有這個經驗,就是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堂課,通常會先說清楚整學期的規劃,報告要交幾份、考試要考幾次,等等的遊戲規則。當學生的時候都喜歡投機耍小聰明,尤其遇到有些老師會在學期中間才公布報告或考試題目,學生最喜歡這種老師了,因為投機的機會來了,通常老師公布題目的那個禮拜,學生上課都會特別的認真,尤其在下課前20分鐘,學生專注的程度更是前所未有,竟然也開始問有深度的問題,讓老師終於能夠沉浸在上課的喜悅當中,等到下課鐘一響,老師下課離開教室,全班學生的嘴角開始上揚,互相比出YES的手勢。

但這只是班上同學美好的夢想,因為下課的三分鐘前,我們班的那一位同學永遠學不會,會舉手問:「老師,那我們下禮拜的報告是什麼?」,老師會像回魂一樣,「喔對,那下個禮拜的報告題目就是點點點點」。此時全班的心都涼了,靈魂都出竅了。當老師離開教室,全班頓時陷入鬼哭狼嚎的慘狀。

這個經驗讓我明白一件事情,人有時遇到重要的事情選擇不說,是因為可能會影響心情,或是說了就必須要負責任。心裡會想說,乾脆當它不存在,看看能否逃過一劫不關我的事。

    今天馬可福音裡耶穌第二次向門徒說:「他將來會被人抓走、被殺,第三天復活」。但聖經卻記載,門徒這時候還是不明白耶穌的意思,卻又不敢問耶穌。這個時候,門徒心裡到底在想甚麼?

    通常我們遇到人發出一個需求的時候,我們心中就會直覺的判斷,是否要介入他人的狀況,如果直覺給我們的答案是否定,那我們可能就會下意識的選擇視而不見。也許是不想承擔對方當下的心情、或是害怕一問之下,很有可能就需要負上責任。所以就當作他不存在就好了。

    我想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跟門徒一樣,雖然自詡為基督徒,已經邀請上帝住在我們心裡面,但是又選擇性地忽略有人在內心跟我們對話,要我們用良知來過每一天的生活。

無法對焦的師生

    若我們繼續看下去,就會了解門徒為何不想理會耶穌那令人詫異的話。他們到了加百農,進了屋子裡,這可能是在彼得的家裡,因為之前耶穌就是在加百農醫治彼得的岳母。

    耶穌接著就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爭論些什麼呢?」我會這樣翻譯,「這一群愛我的學生,在路上「到底」在吵什麼呢?」。下一節經文說,他們都不作聲,因為一路上他們在爭論誰的地位最大。這個畫面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就像電影旁白一樣,向我們打小報告,讓我們知道門徒那時其實已經在心理上犯了錯,而他們都「不敢」作聲。這時候的畫面透露出緊張的氣氛。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很大的對比,當耶穌說自己要受死,卻沒有人出聲,或主動要做些什麼,耶穌沉重的告白沒有掀起門徒對耶穌的關心,行為上卻當作沒有這件事情。但是當門徒在路上爭論誰最偉大,卻能讓門徒展開熱烈討論。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這顯然是耶穌跟門徒想法上沒有對焦,為何沒有對焦,這跟學生們關心什麼有直接的關係。門徒只在意耶穌將來是否會成為以色列的領袖,之後誰可以在他左邊或右邊坐上高位,所以就開始比較誰是第一個被呼召的、誰是最有智慧的、誰跟耶穌有血緣關係的。但是我們都很清楚,耶穌唯一關心的是上帝的計畫如何實現。

    有時候我們要跟別人對焦,就需要先了解他人所需要的。像是,我們若要向民間信仰的人傳福音,我們不可能直接跟他說你就是有罪,那一定會踢到鐵板,福音還沒傳到,竟然就把人先定罪。在傳福音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民間信仰的思維是多神論的,是有拜有保佑的價值觀。因此我們先讓他知道耶穌可以保佑他什麼,如何賞賜各種豐盛。就如同門徒整夜打不到魚,耶穌帶著他們去到海中,一下網就滿滿的漁獲,滿到甚至漁船都快要翻了,最後耶穌跟他說我要使你「得人如得魚」,耶穌的福音就從這裡開始。

    前陣子聽到一個例子,有時候基督徒當久了,我們會發現周圍的朋友都只剩下基督徒,那我們要把福音傳給誰呢?有位牧師這樣說,我們都會去水果攤買水果對吧。你只要跟他買三次,每一次去都挑那些最差最醜的,也不要殺價。他一定會注意到,對你好奇,想說你是有什麼毛病,挑水果也不會,連外觀都不會看,所以他一定問你為什麼?這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說,因為那些好的是你要賣的、是你要賺錢的。在這之後你就有朋友可以傳福音了。

    所以我們不只是跟人對焦、我們也要跟上帝、跟耶穌對焦。也提醒我們要小心讓我們本身的慾望,贏過上帝要我們所關心的事。

人性與神性的團體

    最後我們也要來看門徒的心理狀況,當門徒跟隨了耶穌三年的時間,看過耶穌的能力、魅力、領導力,耶穌要成為眾人領袖的時機似乎也差不多了,一群人自然就會開始爭論誰的地位比較大。

    這在我們的經驗中也屢見不鮮,我們會在不同的團體、不同的領域看到類似的狀況,有些人就會為了一個特殊的身分,無所不用其極,也許是買票、鬥爭、毀謗或是其他暗黑的方法來達成目標。這往往是一個團體必經的過程,尤其當這個團體的信念隨著時間漸漸模糊掉了,一定會朝向人性的慾望來發展。

    很有可能教會也陷入,魔鬼在人性中設下的計謀。若是一個信仰團體也隨著人性、隨著時代流行而發展,那最後也難免走向「教會資本主義的實現」,或是「教會政治的權力運用」。

    什麼是教會資本主義?就是過度強調要大、要強、要多,我的意思不是教會不能大間、信徒不能多、資本不能雄厚。而是任何出發點都需要經過檢驗,是否以信仰為根基。

    教會政治的權力運用,最有可能陷入像門徒一樣的比較,特別強調在教會裡的身分跟職位,或是基督徒在討論當中常常提到哪一間教會有多大;甚至牧者之間也會出現一種較勁的氛圍(那天牧者經驗分享,沒什麼能比的,只好比誰比較「忙」)。這些事情,在今天我們都跟門徒一同領受教導與提醒。

    今天耶穌在教導當中向我們邀請,祂說:誰要居首,誰就得要居後,作眾人的僕人。我們如何來了解這句話?

    我們的人性的習慣是:小的服事大的,這很正常、又合情合理,背後也許隱藏著利害關係。但是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這個人性的階段。因爲真正能顯出我們基督團體的價值是,大的服事小的;就像,母親細心的照顧孩子長大的過程;就像大哥大姊成為弟妹的榜樣,適時的伸出援手幫助弟妹一樣;就像,人類照顧寵物一樣,那樣的擔當。唯有如此才能打動人,感受到靈性前輩、信仰領袖的價值。

結論:

今天耶穌讓我們在充滿人性衝突的團體生活中逆向思考,我們不需要用比較來突顯我們的價值與身分,我們只需要跟上帝對焦,看見上帝要我們關心的議題。一個基督徒珍貴的信仰的歷程,就是從自我中心,走向上帝成為我的中心。所以當上帝變多了,自我自然就變少了。願主在聖靈降臨期中,再次讓我們生命不斷領受聖靈改變生命的能力,來勝過我們生活中每一次良知的選擇。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