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Image

2011/11/06 【聽見人群的需要】 呂又惠老師

主日講台:聽見人群的需要        講師︰呂又惠老師 經文:太廿五:35~40;可十:46~52

2011/11/06

      你曾經歷過巨大的沮喪、絕望或難過,但卻無法改變的事嗎?那時候的你,怎麼表達你的痛苦呢?是曾經痛哭失聲?還是會有一股想要大聲喊叫的衝動,想把心裏頭鬱積的一切不愉快的事,藉著行動或聲音把它表達出來,以解決那種痛苦呢?

      孟克是個表現主義的畫家,他有一幅很有名的畫:「吶喊」,而「吶喊」這幅畫非常傳神地表達了人們心中面對命運的無奈,以及無法改變那種挫敗的痛苦與恐懼。

      在我們社會中,其實存在著不少人,是活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命處境中。他們面對既存的、又可能無法改變的生活事實,使他們遭遇很大的無力感。那種孤寂、挫敗加上內心深處的不安與焦慮的痛苦,常常使很多人的生命面臨極大的挑戰和威脅。那麼,何處是他們生命的出口呢?活著,對他們來說,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意志力!

      親愛的兄姐,我們仍可以從自己生命中一些低谷或曠野的經歷,來多少體會這些人群,他們心中哀傷卻無言的叫喊聲。今天我們的聖經故事---瞎子巴底買,在長期的、暗不見天日的光景中、孤獨地活著。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光景中,當巴底買知道有個可能帶給他生命一絲希望的人---耶穌,將會經過他平常乞討的路上時,巴底買強烈的求生、求救意志,使得他拿出了自己最原始、及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乞求的聲音,大聲地呼喊、吶喊著:「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

      當巴底買第一次喊叫耶穌時,他的吶喊,是被周遭的人禁止與責備的。對眾人而言,好像這是個粗鄙、不配的聲音,一種非常不禮貌與丟臉的行為。以社會的階級倫理眼光來看,巴底買的行為對眾人來說,好像已經逾越了一個人社會的階級本份。我想,眾人的心態,本質上是尊重耶穌的。然而,或許是他們隱而未現的階級倫理這樣的文化與生活價值,影響著他們的思考與行為,因此讓他們反而無法站在瞎子的立場,去聆聽那樣的喊叫聲,及其背後的心酸與痛苦的感受。

      眾人的心態,其實某種層面,可能也反映了今日的我們,特別是在教會中,在擁有生存的某種資源與優勢的情況下,對於社會的許多現象,我們存著旁觀者的心態觀察,或者謹慎地因應處理著。基本上,這不是不好的角度,然而會不會很多時候,我們也可能因為如此下意識的角度,就像那些旁觀巴底買的群眾一般,對於週遭的人或環境,我們畫出了許多界線,定出了許多規矩,結果反而失去了某些單純的熱情、直覺的、好公義甚至憐憫的心來回應那些有需要的人了呢?

      巴底買強烈的求救、求生意志,他並未因為眾人的叱責而停止他的呼喊,那個被眾人視為粗鄙、不配的吶喊聲,穿透了那麼多嘈雜而擾攘的人聲;耶穌,聽見了那個淒厲的吶喊。巴底買不顧一切、拼命的吶喊,耶穌聽到了!耶穌聽到的:不是那個瞎子表面上聲斯力竭、令眾人感到刺耳的吶喊;耶穌聽到的:是那個瞎子內心深處,長久以來,對命運的無奈、對人性失望、卻渴望被接納、渴望生命能被改變的,痛苦的嘶吼聲!本主日講壇的經文告訴我們,耶穌站住並且叫過他來,並對那痛苦中的人說:「要我為你做什麼?」。

      在我們的生命中或是生活周遭中,我們聽得見多少人,內心深處有聲、無聲的吶喊?!耶穌祂自己作了一個最好的模範。祂聽見了一個在人群中一直被忽視的聲音,那個長年處在肉體與心靈黑暗中之人的吶喊。祂為他停下自己的腳步並嘗試與他對話、詢問他的需要。就是這樣簡單的回應,增強也鼓舞了瞎子巴底買的勇氣。巴底買很快地丟下衣服,跳起來,高興而雀躍地到耶穌面前,說出了他心中深藏已久,期望得到傾聽與實現的願望。

      各位兄姐,結論來說,但願我們都有巴底買的勇氣,勇敢地活著面對我們的每一天;更盼望在座的每一位,我們能持續打開我們的心與耳朵,效法耶穌,學習耶穌那個傾聽的耳與憐憫的心腸,跟隨上帝的呼召,以實際的行動去回應我們生活中周遭人群的吶喊!!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