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Image

2009/04/19 【沒有看見就信?】 呂秉衡牧師

主日講台:沒有看見就信?                          呂秉衡牧師 約翰福音20:19-31

2009/04/19

       許多人對於宗教的態度,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看法,究竟信什麼,並不求甚解。我們說沒有根據的相信是一種迷信,而道聽途說而來的資料,若據以為信,這也是迷信。然而,耶穌說:「那沒有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20:29)是否鼓勵這種信仰態度?若是求真求是的態度如多馬,堅持親眼目睹、親手觸摸耶穌傷痕才願意相信,為何被耶穌貶抑?

       十六世紀義大利的畫家卡拉瓦喬,曾以油畫詮釋多馬「看見才信」的信仰態度。復活是人類經驗之外的事,懷疑是無可避免的事,尤其當時希臘文化求邏輯、理性,基督復活的福音,當然受到貶抑。約翰福音面對這種情況,有意向希臘羅馬人見證耶穌,因而寫下多馬的記事。哥林多前書也說到,十字架的道理對猶太人而言是絆腳石,對希臘人而言是愚蠢。我們不可迷信,但因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才信,就難免受感官的限制,信心既小又淺。中世紀的教會迷信遺物遺骨崇拜,有的以教會保有十字架碎片為傲,結果將所有碎片加起來,總量甚至超過三貨櫃。所以看得見的也有可能是迷信,無法造就信仰,反而使信心受阻。

       人的文化經驗若不經思考與反省,就會陳舊、腐敗,使人陷入莫名的綑綁,這也是一種看見才信的態度。領導學專家John Maxwell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態度,他曾提出鍋蓋理論,認為鍋蓋蓋得越高,容量就越多。生活中限制越少,就較多發展,因此文化、價值觀不應成為阻礙。了解事實與歷史的真相,是一種看見的信,若在實踐中不斷反省,就超越原來所見,朝向未來可實現的盼望。

       多馬的問題不是看見才信,而是將感官絕對化,看見成為信的唯一管道,使信仰經驗受限於一隅一角。復活的耶穌出現於他的面前,使他突破原有的框架,開放出更多可能性。願主也如此開闊我們的眼界。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