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Image

2008/12/07 【上帝的殿院】 呂秉衡牧師

主日講台:上帝的殿院                                呂秉衡牧師 詩篇84:1-12

2008/12/07

       人的生命有肉體、精神、心靈等各種層次的需求,我們畢生努力追求的,無非是為了使生命完全而豐富,但往往只在乎肉體或精神的滿足,靈性的層次若不是被忽略了,不然就是在痛苦中不知所措。人類有宗教活動,當然就是為了彌補這樣的不足,從宗教中尋求心靈的平安。

       詩篇84篇是一首朝聖時吟唱的詩,表達渴望在聖殿裡敬拜上帝的心情。古時候只有耶路撒冷才有聖殿,住在外地的人時常羨慕、嚮往在聖殿中的敬拜與獻祭。尤其在遠處的人,可能一生只有一、二次機會到此朝聖,心願將要達成,那種興奮仰慕的心情是可想而知。朝聖的過程其實是心靈之旅,付出精神與體力,卻得到心靈的滿足。

       聖殿裡的崇拜使人有更親近上帝的感受,因此作者讚嘆能夠參與其中是多麼有福氣的事。在那個年代多數人認為聖殿就是上帝的居所,因此作者以「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來形容朝聖的感覺,台語聖經則以「我的心神『戀慕』耶和華的殿院到『殙去』」來表達,語氣更為強烈。在聖殿敬拜又如同雀鳥找到居住的房子、燕子有巢可以孵子(即「安置雛鳥」的意思),那是平安而穩固的感覺,相對於在外流浪的不安定。然而這個過程是辛苦的,因此以「流淚的山谷」來喻指其艱難。這個山谷可能真有其名,但主要還是為了說明朝聖路途中的苦楚,儘管如此,朝聖者卻是越走越有力氣,因為「佇上帝的殿院住一日,卡好一千日;寧可佇上帝的厝顧門,卡好住佇歹人的布棚。」這是一種對比,寧可做上帝的奴僕看門,勝於住在歹人的布棚當客人、受款待。這首詩要說的是在聖殿裡的敬拜就是這麼美好,是值得欣羨的福氣。

       我們也有心靈的朝聖之旅。以前的會友為了做禮拜,必須走好幾個小時的路,有的還要換兩趟船才能到禮拜堂,卻不以為苦。我的祖父告訴我,以前住在山區的會友,必須挑著扁擔來做禮拜,前面擔著小孩,後面擔米帶菜,中午就在教會煮飯,吃飽了才又走回家去。這麼辛苦就是為了敬拜上帝,心靈的滿足是不可言喻。現在做禮拜雖然不需要那麼辛苦,但是禮拜天也必須早起,來此敬拜或服事,付出時間與精神,卻有親近上帝的平安。

       我們看重教會的敬拜當然很好,除此也注意自己的靈修,然而卻忽略了家庭這一環。因此我們必須在家庭起造祭壇,使家庭成為上帝的殿院,也就是說,家庭應該也是與上帝聯結的場合。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曾說「你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聖靈住在裡頭」,這是隱喻的說法,為禁絕身體遂行淫亂,因此他教導人必須要有聖潔的生活,將身體看為上帝的殿。個人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家庭也應如此。

       起造祭壇與親近上帝的殿宇,都是靈性建設的工程。看重靈性並非就完全排斥屬世的生活,我們在這社會中,有入世的需要,然而所求的應是超越凡俗,不被世俗所困。這是說,人若只有屬世的價值被滿足,屬靈的一面卻貧乏不堪,生命就失去平衡。聖經引導我們審視自己的生命,不是說屬世太多,而是屬靈太少──失衡的生命就會出狀況。《維基百科》為靈性下定義,就是「綜合學術與宗教的解釋,為『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而這些週遭關係包含了本身個體、自然環境、神、他人等。」在生活上,我們要快樂吃喝,也要適當的運動,若吃太多而缺乏運動,人就發胖。所以敬拜上帝、追求靈命,是使人生命有「平衡的最佳狀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上帝都有相處關係的最佳平衡狀態,也就是耶穌所說的「天國臨到」,這豈不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盼望嗎?

       起造家庭的祭壇是為了與上帝聯結,將聖殿延伸到家中,願上帝祝福大家,因這樣的追求而隨時體驗上帝的同在。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