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Image

2008/03/09 【同被建造】 呂秉衡牧師

主日講台:同被建造                        呂秉衡牧師 以弗所書2:19-22 

2008/03/09

 

     以弗所教會的信徒在血統上被猶太人視為外邦人,但以弗所書強調基督徒在信仰上應超越種族與文化的隔閡,因基督的十字架而合一,成為上帝國度或家庭中的一員。我們在新店教會成為兄弟姐妹,卻是來自不同環境與成長背景,因此需要努力,才能成為基督裡的一家人。

      以弗所書以「國民」和「家人」為喻說明基督徒在這個大家庭中,享應有的權利,也須負擔義務,就在團契的關係中彼此受造就,社會與教會亦復如此。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可從兩方面來領受其中的教導:

一、聯結於基督:

      基督徒應凡事聯結於基督,也就是「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思維,以基督為主的聯結,就解決以自我為主的問題。我們的文化相當多元,社會與教會因此有更多變化,讓人讚賞,但也難免有差異與不了解產生的衝突,有待排解。例如台灣政治造成的內耗,使我們失去許多平安與祝福,我們都知道應減少對立才有出路,可是意識型態與政治利益往往超越信仰,衝突不斷的結果,人人皆苦。在這次總統選舉中,基督徒應尋求上帝的旨意,而不是考量俗世的利益。

      以弗所書以建築為隱喻,信徒即是每一塊磚,須以使徒與先知的教導為地基,以基督為房角石,緊密結聯,房子才能建得穩固。這房角石是奠基及定界的準石,且是房子承力的主要結構,磚頭結聯與此才能準確興起。耶穌基督的教導就像這樣,幫助我們人生的起造,這當中每一階段都很重要,因此信仰應是發生於每天的生活中。但是開頭的想法與價值觀更影響後來的發展,就像婚禮後有人收拾地毯,發現捲起地毯時若一開始就不平均,後來就會歪斜。耶穌是房角石,使人立定得穩。

      在教會中信徒也要打破界線,才能聯結於房角石的基督。這段經文的前面論述十字架滅了冤仇,也拆毀高牆,使人合一。在耶穌基督裡應該有這樣的美景,然而像愛爾蘭新舊教的衝突,或台灣教會在政治中各擁其主,卻是相反的情況,好像這兩邊的上帝是不同的神。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說到,所有事都會廢去,只有信、望、愛永遠長存,而其中最大的就是愛。教會空有規矩與傳統,死守這些卻沒有愛,一切就枉然。有一年總會議會中討論負擔金的議案,因為原住民教會與其他教會所繳的不成比例。討論中有的堅持自己的立場與利益發言,迸出許多火花。最後雙方都有人從信仰的角度提出同理心的建言,大意是領受多的應多承擔一些,領受少的也要加油;腳步快的應該等慢的,腳步慢的也應努力趕上來。這樣打破原有的界限,就沒有界線了,這才是信仰的表現。

      家庭祭壇運動與讀經運動兩項事工,是為了使我們在生活中結連於基督,我們稍微調整原有的生活作息,就能看到自己的生活與靈性合一、家庭合一與教會合一,這需要互相建造。

 二、建造:由少而多,由低而高,生命的房屋就有型有樣。

      既然是建造,就不能停留於原貌,應有所進取。生命即應不斷成長,才有可能承擔責任、領受祝福。生命與信仰的建造,有時出於特別的靈感,但是大部分都是累積而來的結果。我們若從聖經得到人格的養成與塑造,則一定是讀聖經也經過思辨的結果,因此受聖經的影響。基督徒若要從信仰中得到屬靈的能力,也是從一點一滴的信仰生活累積而來,也就是了解聖經的信息之後應用於生活,就因體驗而靈性逐漸受到建造。

      這有如人的身體的健康與病痛,大多是長年累月造成。活得越久,累積的越長,我們要面對老化的問題也越多,因此年輕的時候就要保養、鍛鍊。我們有了保健的知識,並付諸有恆的實踐,身心才得建造。語言也是如此,我在大學時代與聾啞的同學學手語,幾乎可以溝通無礙,但是多年沒有使用,就忘記了。心靈若能每天操練並不斷成長,將使人避免做錯誤的決定,也不會走偏斜的路,自然有平安。

      家裡的人最親密且沒有彼此之分,更容易在生活中互相建造靈性與信仰。有更多家庭得到建造,教會就有更多力量傳福音做見證。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