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Image

2012/04/01 【如何為病痛患者禱告?(下) 】林文良牧師

今日講台:如何為病痛患者禱告?(下)    講師:林文良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36   

2012/04/01

      基督教年曆有兩個最重要的節期--聖誕節期、復活節期。而復活節有四十日的大齋節期來作預備。大齋節期的最後一週就是受難週。本主日是受難週的開始,也就是教會節期的棕樹主日,或稱作聖枝主日。從本主日起到復活主日之前,稱作受難週或聖週,也就是主耶穌在世上生活最後及最神聖的一週。在這一週當中,我們要請所有信徒兄姐同心思想主給予世人的愛,跟隨祂一起走祂所走過的苦傷道(Via Dolorosa)。受難週是用紫色聖布象徵,表明我們以悔改的心志同走十字架耶穌所必須面對及承受最不可能的任務。

      彼前四:12~13說:「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你們應該以分擔基督的苦難為一件樂事,好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得到充分的喜樂。」(現修本)彼得提醒我們苦難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是存在的,主耶穌在世上也曾受苦過,因此我們受苦並不希奇,反到要喜樂去接受。當然,苦難也會產生盼望,昨日單獨會主經文告訴我們:「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羅五:3~5)

      各位兄姐,當苦難或病痛臨到你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去知道上帝的心意是甚麼,並且行出祂的旨意。對於一個禱告的人來說,禱告的價值在於他的心思意念與上帝的旨意調和。這樣的態度並不是要使難處停止(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主耶穌曾說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而是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會完全改變。基督徒在受苦當中,困難之處不在於忍受苦難,而在於在苦難當中服事上帝。要如何在受苦者或病痛者當中服事他們,就像做在主的身上,的確不容易!

      路五:17~26這段經文可以帶給我們啟示。新約聖經的記載多是以耶穌為中心,今天我們也可以把焦點放在除了耶穌以外的其他五個人的身上,透過他們帶給我們效法的榜樣與提醒。

   一、尋求正確的醫療途徑:

      聖經記載有從以色列各地來的大批群眾簇擁著耶穌要聽祂講道。同時間,有四個朋友帶他們的癱瘓朋友來找耶穌求醫,並不是出於一窩蜂的心態,而是他們相信真正的醫治者是屬靈的醫生救主耶穌基督。請注意,耶穌先對那癱瘓病人說:「朋友,你的罪蒙赦免了!」(20節)然後才對對癱瘓病人說:「我吩咐你,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吧!」(24節)這個優先順序很要緊!

      耶穌問在場的人說:「『你的罪蒙赦免了』容易?還是說『起來走』容易呢?」(23節)耶穌的問題聽起來好像是赦罪比較容易,因為醫治必須要行出神蹟來證明耶穌所宣告的「你起來走」的有效性。我想在場大批群眾都是一窩蜂想來看耶穌行神蹟的心態很明顯(15節),但癱患的那四個朋友是出於真正關愛他的朋友得醫治來求助於耶穌偉大的屬靈醫生!耶穌的醫治在某層面來說,也代表祂通過世上的醫師去醫治病人,所以說無論是內心的信靠、肢體之間的代禱、醫術及醫葯的治療,都是上帝的掌權!

      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罹患胰臟癌過世的消息,轟動全球,令人婉惜!賈伯斯一開始曾拒絕開刀,而採取另類療法,也就是尋求有機療法及找靈媒,後來後悔都來不及!事實上,癌症的主流醫療法應當遵循現代正確的醫療方式來治療,而不是採用古老的民俗療法,對於一個3C的尖端達人,他並不是不知道的。我們基督徒除了靠現代醫術來醫治以外,同時也要靠禱告祈求全能的上帝的憐憫醫治。勞瑞‧鐸西(Larry Dossey)在他所寫的《禱告真是一帖良藥》書裡說到:「除了手術以外,再加上禱告已被證明對癒後復元的速度有關。」他又說:「如果化療有效,禱告也有效,兩者一起使用彼此不干擾。臨床經驗指出禱告對於各種病症平均有25%的果效。」

      其實,醫治真地是一件極為複雜的工作,除了無限及全能的上帝以外,沒有任何人有十足把握的能力。有一本書的書名叫《醫生也醫死》,世上的醫生也有其有限及不足之處,生死更是超出他們所能夠掌握的! 

   二、愛與信心的氛圍:

      我們用禱告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癱瘓病人若是「被代禱者」,那麼他的四個朋友就是「代禱者」。通過這樣的心志來為別人代禱,那麼有幾件事是我們可以為自己和為別人求的,並深信我們必然得著---力量與恩典,忍耐與自制,以及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是身體疾病復原與否,有我們的生命都在主手中的確據。所以,我們只要坦然地來到上帝面前告訴祂我們想要的什麼,然後剩下的一切就都交託仰賴祂了!

      我相信在我們祈求以先,甚至在我們認識我們自己之前,上帝已知道我們想要的和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因此,上帝了解我們每一個人、疼愛我們每一個人,比我們自己所了解的及所愛的更完全、更深入。所以說我要問,禱告的關鍵是什麼呢?當我們禱告的時候,乃獻上我們對上帝的愛與關懷,這愛與關懷我們相信是討上帝喜悅的。

      禱告在某方面,對於消極否定的情況,能積極地介入予以改變。所以,當我們為病患禱告的時候,是以一種愛與憐憫的氣氛,並加上上帝的愛與憐憫來包圍他,予以增強健康的因素。禱告並不是企圖說服上帝改變祂的想法,好像說疾病就是祂的旨意,這是不對的。又好比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病不得醫治,是我們的信心不夠,這是不對的。不過,禱告的確可以改變更好的屬靈氣氛,提供一個上帝可以更自在運行的環境。

      這段經文故事背後就是在強調相同的觀點。四個朋友抬一個癱瘓病人到主耶穌面前求醫,並且破開屋頂從上將他縋下去的。路加記載:「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20節),因而癱瘓病人就能夠得到醫治。按著字義與寓意來說,他們是以愛與關懷的力量把他們共同的朋友帶過來的,為他做出他沒辦法為他自己做的事情。路五:18說:「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要抬進去”這一段話的“要”字(【台漢本】“愛欲”)原來的字義是尋找、渴求的意思。換句話說,癱瘓病人的那四個朋友無論如何都想盡辦法要把他抬進去找到耶穌,他們也必須為善後修補屋頂而付出極大的代價。但這就是信心,信心是看得見行動的,這整個醫治事件取決於“信心”(20節)!

      另外,這段經文故事也給我們一項要緊的訊息:在教會裡,信徒兄姐若生病或住院,務必要通知教會,大家一起來關心代禱。若手術住院,應當立刻聯絡教會,透過小組或會友的探訪關懷及代禱,鼓舞患者的信心,得以使病情盡速復原。請各位看這五個朋友的合作:首先癱子願意接受朋友的幫助,接著他的四個朋友都能夠同心合意地幫助癱子,最後完成他們共同的行動:找到耶穌,病得醫治。

      特別是在一個信仰共同體裡,我們每一個人常在互相依賴的關係中拉近彼此的距離,而更加緊密契合在一起。不過,我要強調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比患難或疾病打擊時,在肉體、感情及心靈上的契和更親近。那些被困在痛苦絕望中的人,可能感覺軟弱到一點兒也無法再禱告時,但是他的朋友們卻可以用愛的膀臂給予幫助扶持,使他站起來。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