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caseImage

2022/05/15 【得勝的What, Why and How 】潘暉暋 老師

c《主日講章

得勝的What, Why and How

經文:啟示錄二:7a、廿一:7-8;羅馬書十二:1-2   講道︰潘暉暋 老師

引  言

  普林斯頓大學宗教社會學家伍思諾(Robert John Wuthnow)在他的著作《二十一世紀的基督教:對未來挑戰的反思》中提出教會面臨五種值得反思的問題:分別為制度、倫理、教義、政治和文化。例如,他指出基督徒必須注意靈性與宗教性是有區別的,而信仰的委身也有表面和真正認罪悔改的區別。

  面對當前宗教多元的社會,作為基督徒的你我,必須回到聖經再次思辨到底什麼是合乎上帝喜悅的教會?

教會的本質標誌

  聖經中的教會(church)的希臘字是Εκκλησία(ekklēsia),意指“被呼召出來的”(the called out ones),較正確的說法是“被呼召出來參加聚會的人”。但古英文中的教會(church)希臘原文則是κουριακόν(kūriakón),意指“獻給主”(dedicated to the Lord)的意思。

  綜合兩者,教會或可定義為“一群受呼召聚集,以心靈和誠實(真理)向主獻上敬拜的人”(The called out ones who dedicated to the Lord in Spirit and truth.)。

  長老教會的聖詩中有兩個信仰宣告–使徒信經與尼西亞信經。在宣告中關於教會有如下的宣示,它可視為教會本質的四個標誌記號:

  尼西亞信經的宣告:早期在四旬期和復活節期間背誦;以希臘文書寫。

    華語:我們信一個、聖、公同、使徒的教會

    台語:阮信一個、聖、公同、使徒的教會

  使徒信經的宣告:早期在受洗/洗禮時背誦;最早的信條;以拉丁文書寫。

    華語:聖而公的教會

    台語:聖閣公同的教會

  “一個”是指合一(oneness, unity);“聖”是由聖靈而生(creation from the Holy Spirit);“公同”是指普世性教會(universal church,與地方教會有所區別);“使徒”是指在教會和事工中,接續在世上生活的耶穌與使徒的工作。

  教會的演進與發展是神學家和教牧領袖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美國加州馬鞍峰教會華里克牧師(Rick Warren) 二十多年前(1995)出版的書《目標導向的教會》(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台灣的中文譯本稱《直奔標竿:成為目標導向的教會》,是教會界必讀的暢銷書。Warren指稱教會的大小與品質的好壞沒有絕對關係!而是要健康;惟有能夠做到平衡教會的五個目標:敬拜,團契,培育(門徒教導),事工(服務),以及宣教,才能成為健康的教會。這五種目標也被視為教會運作的五種功能。

  美國華府國會山莊浸信會狄馬克牧師(Marks Dever) 2004年出版了《健康教會的九個標誌》(Nine Marks of a Healthy Church),舉出教會健康成長的九個標誌。這本書去年(2021)已有更新版第四版。Dever牧師舉出的標誌中,特別強調聖經根基的重要性。

  1980年代美國加州蓋了一座極為出名的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外表非常壯觀漂亮,內部構造裝飾更是讓人驚嘆不已,是當時教會界及當地極為有名的代表和景點。許多台灣的傳道人和信徒到了加州也都會去參觀打卡。2010年宣布破產,2012年出售給天主教會。

  在台灣也有座水晶教堂,台南市政府於2014年在台南的北門區也蓋了一座水晶教堂,成為民眾打卡的景點,但它與基督教一點關係都沒有。

  回到今日所讀的經文,讓我們一起思考到底“得勝”所指的是甚麼?為什麼要得勝?原因何在?以及如何成為得勝者或是得勝的教會。

得勝的What

  「得勝」的希臘文νικάω(nik-ah'-o)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28次,有贏得、戰勝、克服的意思。得勝的目的在恢復、歸回及彰顯與主和好的關係。若進一步研讀啟示錄第二和第三章,就會發現寫給七個教會的信,除了肯定、提醒和責備外,末了都有「得勝的」會如何如何的記載。

  顯然地,七個教會要得勝克服的「什麼」就是主所提醒或責備之處。例如,以弗所教會離棄起初的愛心(2:4);士每拿的監獄苦難(2:10);別迦摩隨從巴蘭和尼哥拉教訓引誘信徒犯罪敗壞道德(2:14-15);推雅推喇的受勾引行淫,吃祭偶像的食物(2:20),學習撒旦的奧秘(2:24);撒狄看似活著(指守律法的敬虔),其實是死的行為(3:1);以及老底嘉的不冷不熱(3:15)等等。總括而言,就如同羅馬書十二章2節使徒保羅提到的「被這世界同化」。

  從積極面看,得勝的會得到主的應許祝福。例如,享用生命樹的果子(2:7);不受第二次死亡的災害(2:11);蒙賜隱藏的嗎哪及寫著新名字的白石(2:17);賜權柄統治萬國(2:26);穿著白衣與主同行,生命冊上得主承認(3:4,5);成為上帝殿中的柱子,上面刻著主的新名(3:12);以及與主同坐寶座(3:21)等等。這些應許,所要彰顯的,就是與上主同在「義」的關係–親密榮耀的關係,就如同啟示錄二十一章七節所記載的「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兒子。」此外,羅馬書五章1-6節也記載因信稱義的福份,例如與主和好、喜樂、盼望和愛等。

得勝的Why

  在教會中,我們常聽見或看見教會追求的是教會的增長,教勢的發展。例如長老教會一九五九年發起的百週年紀念教會倍加運動(簡稱倍加運動);對宣教一百五十年的「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反觀啟示錄中主對亞西亞七個教會所要求的卻是「得勝」而不是增長或健康。為什麼呢? 顯然地,主所關心的是儆醒、悔改並歸回當初上帝創造時看為好的關係(創一:12,18,21,25,31),也就是「義」的關係。

  1.見證遵行主的旨意

  見證遵行主的旨意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重心與挑戰。這有如聖經中的法利賽人,他們熟悉摩西律法而且嚴謹遵行。然而,所行的卻是與上主的心意背道而馳。約翰壹書五章3節指出遵守上帝的命令就是愛上帝。因此,藉著基督見證並勝過引人入罪以及讓人與主愛隔絕的試探(羅八:35,37),正是基督徒得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遵行主的旨意讓我們能夠明察而且知道什麼是主所說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旨意(羅十二:2b)。這如同一個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必需事先瞭解並詳細規劃產品的細節規格,以及生產線重重的檢驗過程,才能向客戶提出對自己產品的品質保證。教會遵行主的旨意的品質檢驗就是勝過會導致「罪」和「不義」的試探。

  耶穌是我們遵行上主旨意的模範,祂開始傳道時,被聖靈帶到曠野受試探四十天,包括身體的需要,榮華的引誘,和挑戰上主的主權(太四:1-11;可一:12-13;路四:1-13)。面對這些,耶穌以禁食和經文來面對與魔鬼的屬靈爭戰。「所以,他必須在各方面與他的弟兄姊妹們相同,在上帝面前作他們仁慈而可靠的大祭司,好使人的罪得到赦免。因為他親自經歷過被試探、受折磨的痛苦;他現在能夠幫助那些被試探的人。」(來二:17-18)

  2.展現信心的力量

  要勝過苦難試探是需要堅固的信心的。因為使我們勝過世界的,是我們的信心。誰能夠勝過世界呢?只有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人才能勝過世界(約壹五4-5)。這個信心,不只讓我們得以因信稱義(羅三:21-31),更讓我們勝過且克服各種的困境試探。

  3.與耶穌同得榮耀和尊榮

  約翰在啟示錄二十一章描述所看見的新天新地,坐在寶座上的主向他說已經更新一切,主是阿爾法和亞米茄,是開始和終結。要把生命的泉水白白地賜給口渴的人喝。主說得勝的人要領受的應許「就是,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兒子。」(啟21:7)。這節在英文版本(NIV)以及中文更新版研讀聖經的記載有些微不同–記載說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做他的神,他要做我的兒子」。「必承受這些為業」英文的版本也有類似的記載。「這些」指的是平安(約16:33),責罰(撒下7:14),聖靈的引導(羅8:14),與上帝同住(林後6:16;啟21:3)。新天新地所描述上帝-兒子的關係,換言之,就是藉著耶穌基督與主合一(恢復義的關係),並且同享榮耀。(約十七:5,17,22)

得勝的How

  羅馬書一至十一章,保羅說明了福音的本質就是彰顯上帝的義(1:16-17),他指出相關的重點如人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3:23),因信(不是律法)稱義及所得的福份,成聖的途徑,以及上帝對全人類的旨意(11:30-36)等等。十二章開始,保羅對信徒的生活實踐提出勸勉,也就是如何過得勝的生活。

  1.要與不要

  羅馬書十二章2節提到兩個部分:(1)不要被這世界同化,(2)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兩者看似分開,卻是一句話。第二部分應該說「反而要讓上帝改造你們……」(英文的版本有but連接兩部分)。重要且不能忽略的,是兩部分的焦點在「心思意念」。

  初期教會時期的社會有兩個主要社會思潮影響著當時人們(包含教會)的心思意念–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和斯多亞學派思想(Stoicism)。前者強調感官的愉悅快樂(如美食),認為內心的感覺和感官的知識都是真實的,而神的存在與生活無關,漸漸地就演變成享樂放縱生活;後者剛好相反,強調苦修禁慾。

  今日的社會也標榜著各種思想觀念,如多元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後現代思想等等。這些思潮不只影響我們的心思意念,也影響我們人生的目標方向,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耶穌說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離開耶穌,我們就不能做甚麼(約15:5)。與主耶穌連結才能讓我們勝過罪,明察知道什麼是上帝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旨意。

  2.聖靈所說的話,都聽吧!

  這句話是主對七個教會都說的同一句話。特別是它的開頭是「聖靈……所說的話」。請注意,是聖靈說,不是神學院的「老師說」,也不是教會聚會中常聽見的「牧師說」。聖靈是三位一體上帝其中的一位,在經文中常有不同的稱呼,如神的靈、聖靈、主的靈、保惠師等等。聖靈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見證耶穌基督(約十五:26)。聖靈所說的話(聖靈親自對我們說話)是“神口中所出的話”,是教會作為活祭得勝的必要食物,因為「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帝所說的每一句話。」(太四:4)

  其次,有耳朵的,都聽吧!「聽」這個字也有特別的含意。它的原文שמה[Shema]除了留心聽(賽28:23),還有明白、回應順從的意思。如同舊約撒母耳聽見耶和華的呼喚,回答說「是,我在這裡!」(撒上3:4);「請說,僕人聽著!」(撒上3:10);撒母耳聽從主,結果是上主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實現。先知以賽亞也有類似的經驗,他聽見主的聲音就回應「我去!請差遣我!」(賽6:8)。有回應並且順從的傾聽,是聽的真正意思。

  3.悔改-歸回

  「悔改」是啟示錄二章和三章主所說的話中常見的語詞。它出現在其中四個教會,即以弗所(2:5)、別迦摩(2:16)、推雅推喇(2:21-22)和撒狄(3:3)。因為這些教會的心思意念和行為,也就是在認知和生活方式和內容上,違背了上主的旨意,沒得到上主的喜悅。所以主要他們悔改。

  顯然地,「悔改」在信仰歷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回想施洗約翰開始傳道時,第一句話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約1:19-28);耶穌開始在加利利傳道宣講信息時,第一句話說:「悔改吧,因為天國快實現了!」(太四:17)

  當聽到或面對「悔改」這個語詞時,想想自己可能的回應是甚麼?「主啊,對不起(不好意思);請你原諒,請赦免我!」這或許是我們大部分的人的回應吧?耶穌說的悔改,希伯來文תשובה[Teshuva, shu-var],除了有後悔、自責之意,還有“回到上帝面前”的含意,而且是一種決心定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象徵(標誌)是「焚而不燬」。它的本意是展現教會面臨各種挑戰逼迫下仍然堅持奮勇宣揚福音的精神,甚至隱喻愈燒愈旺盛之意。但若看看以色列百姓從舊約時代到新約時代,雖然經過了千年,卻仍然不認識耶穌就是所期盼的彌賽亞,甚至殺害耶穌。剛硬的心,仍然不改變。這是否是另一種的「焚而不燬」或「焚而不悔」的解釋呢?這個標誌值得宣教超過一百五十年的長老教會及你我深思!

結  語

  耶穌受難前與門徒們聚餐,不只幫門徒洗腳,告訴門徒要謙卑自己,服事有需要的人,給新命令要門徒彼此相愛(約十三),勉勵心裏不要愁煩,要信上帝和耶穌(約十四:1)。接著說自己是要去預備地方,告訴門徒說「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約十四:4)只是,門徒聽了卻不明白是甚麼意思?所以多馬問耶穌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約十四:5)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見周遭不同的觀念想法,甚至挫折困境,或許也會提出與多馬一樣的問題「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6說的話「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就是答案。他回應了今日的主題:得勝的What, Why and How。

  What: 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與主同在–主的愛永不止息]

  How: 要不是藉著我 [認識耶穌,經歷耶穌]

  Why: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方向目標/價值意義/生活方式與內容(活祭)]

  懇求主的靈繼續引導,讓我們走在得勝的道路,明白得勝的真理,並且過著得勝的生活,直到主耶穌再來的日子!阿們。

新店會址: 
(23152)-新北市新店區國校路22號 
電話:(02)2911-1371 、2911-5037
傳真:(02)2918-5167   
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任牧師:黃璨徵 0919907804

幹      事:李潔    電話:(02)29111371轉252

坪林會址:

(23242) 新北市坪林區北宜路八段260號
電話:(02)2665-6604 

宣教牧師:李承恩 0910209882